MH370關鍵碎片曾被漁民當做洗衣板(愿將這個關鍵證據(jù)移交中國)
一位馬達加斯加漁民在海邊拾到的金屬板,被妻子當作洗衣板用了五年。直到最近,他們被告知:這是解開本世紀最大航空謎團的一件關鍵證據(jù)。
2014年3月8日,搭載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的馬來西亞航空370航班(MH370)波音777客機從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兩個多小時后失聯(lián)。機上包括154名中國乘客。
八年多時間過去,2022年12月12日,MH370“碎片獵人”布萊恩·吉布森和技術專家理查德·戈弗雷聯(lián)合發(fā)布報告稱,基本確認馬達加斯加漁民塔塔利家中的“洗衣板”是MH370客機的左起落架耳軸門部件,且其損傷情況可以證明,起落架在客機接觸海平面時處于放下狀態(tài)。
一些報道援引報告中提到的一種推測,稱這可能意味著“失聯(lián)航班上的一名飛行員在飛行的最后幾秒放下了起落架,這表明失事背后可能存在犯罪意圖”。
不過,多位航空安全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雖然這無疑是MH370失聯(lián)以來發(fā)現(xiàn)的“最有價值的碎片”,但最多只能證明客機不是以海上迫降的理想姿態(tài)進入水面的。這并不排除機械故障導致起落架打開的可能,但即使是人為操作,也不一定是機組成員所為。
12月17日,碎片發(fā)現(xiàn)者吉布森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采訪。對于業(yè)界的疑問,他回應稱新發(fā)現(xiàn)的碎片說明了MH370是如何墜毀的,但不能證明其原因,也不能說明是誰在操控飛機。他真正希望的是,新發(fā)現(xiàn)物證能推動相關政府和機構重啟搜尋MH370。2018年以來,關于客機主殘骸的水下搜尋已停滯四年。
“我們發(fā)布的報告僅僅是初步調查,需要官方專業(yè)機構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奔忌f,“如果中國政府有意就此展開調查,我愿意將碎片移交給中國。”
“幾乎不可能”的驚喜
2022年11月17日,MH370失聯(lián)第3175天。美國探險家吉布森被一位本地朋友吉賈帶到馬達加斯加漁民塔塔利的家。那里“仿佛一個大垃圾場”,遍布各種從海灘上撿來的物品,有浮標,有船只部件,還有一塊金屬板。
那是2017年春天的一場熱帶風暴過后,塔塔利在海灘上撿到的。它長81.3厘米,寬71.1厘米,一面灰色一面黑色,遍布劃痕和破損,內里的材質是蜂窩狀的。被塔塔利發(fā)現(xiàn)時,金屬板上布滿藤壺,顯然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漂流。

吉布森(中)和塔塔利(左)與他們找到的MH370關鍵碎片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塔塔利住在馬達加斯加東北的安齊拉卡(Antsiraka)半島,以捕魚為生。得益于南赤道洋流,這里的海灘遍布來自西南太平洋的漂流物。過去八年,人們在此找到過4件被確認來自MH370的碎片。
根據(jù)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ATSB)專家對洋流的測算,MH370客機的殘骸碎片主要分布在非洲東部海岸。目前得到官方確認“來自或大概率來自MH370”的33件碎片中,有19件來自馬達加斯加。
在搜尋MH370碎片的各色人物中,吉布森是成績最突出的一位,其足跡遍布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等地,搜尋成果包括前述33件碎片中的17件。
2022年11月,吉布森剛剛重返安齊拉卡半島。因為新冠疫情,他的搜尋活動已經(jīng)中斷兩年多。但早在2021年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吉布森就提到自己會重返馬達加斯加,因為“總覺得還有些碎片,可能幾年前被當?shù)厝税l(fā)現(xiàn),作為生活用品保存了起來”。
搜尋團隊擴大了查找的范圍。此前他們的活動方式是:尋找海島東岸開闊的海灘,走訪周圍的村莊,向人們出示飛機殘骸碎片的照片,詢問有沒有類似的物品。村民們每天會送來五到十件殘片,大部分都是不相關的,“很多是船只殘骸的部件,甚至是更早之前墜毀的老式客機的碎片”。
搜尋者曾來到塔塔利撿到那個金屬板的海灘。但塔塔利住在離海邊較遠的小村莊,也不聽新聞,并不知道曾有人在此搜尋。他把金屬板洗干凈,交給妻子當作洗衣板。
現(xiàn)在,ATSB已于12月13日將關于該金屬板的初步報告發(fā)給波音公司,尋求對碎片來源的最終確認。業(yè)界專家多認為,從材質和結構上判斷,該碎片確實極可能是波音777客機起落架的部件。而過去八年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qū)失聯(lián)或墜毀的777客機,只有MH370。
“知道自家藏有MH370的碎片后,塔塔利讓我轉告MH370乘客家屬,說他感到非常抱歉,他之前不知道這是如此重要的東西。”吉布森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我告訴他:你不必道歉,我們非常感謝你,你帶給我們的信息,比之前任何搜尋活動得到的信息還要重要?!?/p>
“我們可能知道了MH370的最后姿態(tài)”
一塊來自起落架耳軸門的碎片到底有多重要?曾主持MH370中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聯(lián)合搜尋工作的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ATSB)調查員皮特·福利指出,雖然目前已發(fā)現(xiàn)和被確認的MH370碎片有33件,但這一件“有所不同”、“非常重要”,因為“它可能顯著增加我們對客機最后狀況的理解”。
MH370失聯(lián)后,航空業(yè)界提出過的專業(yè)猜想可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客機失聯(lián)后的航程是人為操作形成的,或是機組失誤,或是劫機等意外事件;另一類認為失聯(lián)是機組甚至全員失能造成的“幽靈航班”,飛機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巡航直至燃油耗盡墜海。在前述“人為操作”猜想中,對于客機入海時的最后狀態(tài),又可分為“機組操作迫降”和“全速下墜撞擊”兩種觀點。
這些觀點雖是猜想,但對水下搜尋MH370起到?jīng)Q定性作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多次大規(guī)模水下搜尋,選擇具體區(qū)域的依據(jù)之一就是基于“巡航直至燃油耗盡”的推算。
零星發(fā)現(xiàn)的MH370碎片,作為目前人們能找到的唯一直接證據(jù),其意義正在于逐個驗證或推翻這些猜想。但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已確認碎片,有14件來自客艙內部,其余又有一些難以判斷位置,僅能證明客機已經(jīng)解體。
但這次,情況不同。作為MH370客機左側機翼上的主起落架的一部分,本次發(fā)現(xiàn)的起落架耳軸門部件,在起落架收起時呈閉合狀態(tài),起落架放下時呈打開狀態(tài)。而該碎片的損傷狀況是,從內側到外側有四個“幾乎平行的、極其有力的穿透切口”。

新發(fā)現(xiàn)碎片上的平行切口。圖/受訪者提供
“如果這塊碎片被確認是MH370左起落架的耳軸門,如果這些切口是被高速擊穿,我能想到的唯一合理的罪魁禍首就是客機引擎的渦輪葉片。”一位不愿具名的航空安全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這意味著當時MH370的左起落架處于放下的姿態(tài),當引擎撞擊海平面破碎時,渦輪葉片的碎片從起落架耳軸門的內側、也就是朝向引擎的一側飛來,擊穿而過?!叭绻鹇浼苁鞘掌馉顟B(tài),很難想象耳軸門會出現(xiàn)從內到外的高速切口?!?/p>
問題在于,無論是高空巡航還是水上迫降,機組都不會放下起落架。此前,已有三件來自非洲東海岸的碎片被確認來自MH370的機翼及襟翼,它們的損傷狀況展現(xiàn)出客機襟翼并未為了迫降減速而縮回。如今,來自襟翼和起落架的雙重證據(jù),基本可以確認:MH370接觸海平面時的姿態(tài),完全不是水上迫降應有的構型。
不過,前述專家指出,起落架放下的原因非常多樣,可能是人為操作也可能是機械故障。就人為操作而言,也不一定是碎片報告中提到的“為了破壞飛機而高速撞擊”。在1985年日航123航班空難等事件中,發(fā)生過機組試圖通過放下起落架平衡客機、避免失控的情況?!爸劣谝恍┖罄m(xù)報道提到機長犯罪等等推論,就走得太遠了?!?/p>

碎片報告中的起落架耳軸門位置示意圖。圖/受訪者提供
“我知道很多人只注意‘活躍的飛行員’這一點,但報告的最后一句話說的很明白:碎片可以說明飛機的最后姿態(tài),但不能告訴我們誰在駕駛飛機。”吉布森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報告提到的推論僅僅是一種可能性。他承認,此前的調查報告已經(jīng)指出,目前沒有證據(jù)表明機組成員存在犯罪意圖。
“可能是存在目前沒人知道的證據(jù),可能是其他人,可能是劫機者,我們現(xiàn)在只能說:不知道?!奔忌f,“我們需要找到水下墜機地點,找到主體殘骸,才能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在此之前,任何總的結論都是草率的。這件碎片只是一個巨大謎團中的一小塊證據(jù)。”
水下搜尋有望在2023年重啟?
在MH370搜尋的歷程中,找到起落架部件碎片,可能是“碎片獵人”們最后的榮光。2016年,在碎片搜尋剛剛取得進展時,馬達加斯加政府曾提出進行大規(guī)模海岸搜尋,但各方未就經(jīng)費等問題達成一致。此后,馬達加斯加政府再次表達海岸搜尋的意愿,又因新冠疫情而擱置。
吉布森說,現(xiàn)在,除了從塔塔利這樣的漁民家中能有“意外收獲”,再做海岸搜尋已經(jīng)晚了。八年過去,人們不太可能再從海灘上撿到MH370的碎片,而大多數(shù)碎片即使被尋獲,也不能解答客機失聯(lián)的謎團。它們身上漂流留下的藤壺痕跡早已消失,也無法為確定水下搜尋的位置提供幫助。
MH370從空管雷達上失聯(lián)后,客機的衛(wèi)星數(shù)據(jù)單元(SDU)于此后的七個小時內自動應答衛(wèi)星信號,調查人員據(jù)此計算出信號發(fā)出者與衛(wèi)星之間的距離,將之投影到地球上,確定了客機“最后位置”的關鍵坐標“第七弧”。
2015年到2017年,中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三國聯(lián)合搜尋了南印度洋12萬平方公里海底區(qū)域,未發(fā)現(xiàn)客機主體殘骸。2018年上半年,馬來西亞政府與國際知名深海搜尋公司“海洋無限”簽訂合同,搜尋了北側更大范圍區(qū)域,但無收獲。7月,馬來西亞政府發(fā)布MH370調查報告,此后官方調查再無新進展。該報告也被坊間稱為“最終報告”。
對“碎片獵人”們來說,這是一個分水嶺。2019年之后,吉布森向馬來西亞政府移交過三件碎片,其中包括一件被業(yè)界認為很可能來自MH370引擎整流罩的關鍵碎片,歷經(jīng)兩年多的艱難溝通才從馬達加斯加運抵吉隆坡,此后再無消息。
“2019年之前,馬來西亞官方調查分析了所有各方送去的碎片;而2019年之后送去的碎片,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任何報告發(fā)布?!奔忌f,這正是他和戈弗雷選擇在今年11月發(fā)現(xiàn)新碎片后自行發(fā)布報告的原因。他們在尋找合適的接收方:主持三國聯(lián)合搜尋的澳大利亞交通安全局(ATSB),正在就MH370失聯(lián)事件展開刑事調查的法國政府,以及中國。“我們的希望是:不管是哪個機構接收它,都需要進行調查,需要公布調查結果,我們不想讓這件碎片和此前那三件一樣,在倉庫里呆上三年。”
2018年至今,當初參與搜尋劃界工作的各方專家也基于更多的數(shù)據(jù)與技術方式劃定了他們認為更準確的搜尋區(qū)域。西澳大利亞大學海洋學家查里塔·帕蒂亞拉奇和參與2014年、2018年兩次搜尋工作劃界的ATSB洋流專家大衛(wèi)·格里芬認為,“第七弧”南緯28度至南緯33度范圍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MH370主殘骸。
2021年,理查德·戈弗雷采用此前被各方忽略的WSPR歷史信號數(shù)據(jù)做出新的分析,也和這個區(qū)域吻合。參與了2018年劃界的專家團隊“獨立專家組”質疑新技術的使用,但他們認可的新搜尋范圍亦與此接近。
近日,“海洋無限”基于上述搜尋建議,提出在2023年或2024年以“無發(fā)現(xiàn)不收費”的方式進行新一輪水下搜尋,而馬來西亞政府只需在找到飛機的條件下支付費用。但是,新組建的馬來西亞政府尚未確認是否可能簽署該搜尋合同。
業(yè)界的共識是:當前的重點是推動水下搜尋的重啟,只有主殘骸才能給出“真正的答案”。知名空難調查專家約翰·考克斯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在探尋MH370真相的過程中,有一點始終不變:“如果不去找,就永遠找不到?!?/p>